讲员:邓博士
经文:约翰福音 1:19-42
讲道核心
本篇讲道聚焦于施浸约翰的见证,探讨一个核心问题:在一个堕落、理性受限的世界里,人如何能认识并见证那成为肉身的「道」——耶稣基督? 讲道阐明,施浸约翰的见证并非出于他个人的智慧或洞察力,而是源于父神直接的启示。 他的事奉为今日的基督徒提供了关于作见证的宝贵功课,特别是在倚靠圣灵、忠于福音内容以及保持谦卑的态度上。
一、 人如何能认识神圣的道?
道成肉身的耶稣,虽与我们一样以人的样式出现,但祂的本体是神圣的、是创造主。 然而,堕落后的人类,理性被罪渗透与扭曲,常常为了满足私欲而误用理性,甚至曲解圣经。 甚至基督徒也可能将圣经所见证的上帝扭曲,以满足自己的欲望。 在这样一个不认识、不接待“光”(道)的黑暗世界中,人如何能凭自己去认出拿撒勒人耶稣就是太初与神同在的道,是神的儿子呢?
例证故事: 讲员提到,耶稣来自拿撒勒,这在当时是一个名声不佳的地方,因其居民与外邦人通婚,在信仰和文化上非常混杂。 讲员将其比作香港昔日的旺角或电影中所描绘的天水围,充满了许多人眼中的黑暗与问题。 对敬虔的犹太人而言,弥赛亚绝不可能来自这样的地方。 这突显了单凭人的眼光和判断,是无法认出耶稣真实身份的。
二、 父神的启示与约翰的见证
施浸约翰虽然也是受造之人,但他能为耶稣作见证,指出祂是「神的羔羊,除去世人罪孽的」,其关键并不在于他自己。
关键经文与要点:
约翰福音 1:33 :「我先前不认识他,只是那差我来用水施浸的、对我说:『你看见圣灵降下来,住在谁的身上,谁就是用圣灵施浸的。』」
约翰之所以能认出耶稣,并非出于他圆满的理性或高超的宗教直觉,而是完全在于差他来作见证的父神所作的开启。 神给了他一个明确的记号:当他为耶稣施浸时,他看见圣灵仿佛鸭子从天降下,停留在耶稣身上。
这个从神而来的启示,使约翰确信,眼前这位耶稣,就是那位将要用圣灵为人施浸、能真正改变人生命的神的儿子。
因此,约翰的角色是一个「指标」和「见证人」。 他用水施浸的目的,正是为了向世人显明那位将要用圣灵施浸的弥赛亚。 父神并未向其他犹太领袖作此开启,这也是他们派人前来查问约翰身份的原因。
三、 见证者的谦卑与忠心
当耶路撒冷的宗教领袖差人来查问他的身份时,施浸约翰的回答显明了他对自身角色的清晰认知与谦卑。
关键经文与要点:
他明确否认自己是基督、以利亚或那位先知。
他引用 以赛亚书 40:3 来定义自己的使命:「我就是那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:『修直主的道路』」。 他只是一把「声音」,一个为「道」预备道路的仆人。
他没有因众人的追随而高抬自己,反而甘心乐意地将人们引向耶稣。 他没有鱼目混珠,也没有错误判断自己的身份和角色,这显示他对上帝的差派极为敬畏。
约翰福音 3:30 是他心态的最佳写照:「 他必兴旺,我必衰微。 」他深知自己不是主角,唯有耶稣才是。 约翰的见证人身份并非自赋,而是父神所赐(约翰福音 3:27)。
例证故事: 讲员将约翰的顺服与鲁亚当的悖逆作对比。 鲁亚当不信服神的吩咐,选择了背叛; 而约翰则完全遵从父神的差遣,忠心地完成作见证的使命,没有越界。 他的忠心见证,最终引导了自己的门徒去跟随耶稣,开启了教会建立的序幕。
我们的学习与应用
从施浸约翰的事奉中,我们可以学习到三个关于作见证的重要功课:
1. 倚靠圣灵作见证
施浸约翰为耶稣作见证,并非基于他自己所看见的,而是父神让他看见的。 我们能认耶稣为主,是圣灵的工作。 正如保罗所言,若非圣灵的工作,无人能称耶稣为主。 圣灵引导我们进入真理——耶稣,并与祂深度相交,全面认识祂。 同样,我们作见证若要触动人心,而不仅仅是传递信息,就必须倚靠圣灵的感动与帮助。 我们需要不断祷告,求圣灵开启我们的心眼,让我们持续看见耶稣是基督,使我们的见证是发自生命的体会。
现代例证: 如果传福音只是传递信息,那么在今天这个时代,AI(人工智能)也能做到。 但生命的见证,是AI无法取代的。
2. 忠于福音,不加添也不删减
对耶稣作见证是耶稣所赐的「大使命」之一。 施浸约翰如实地将父神启示给他的见证出来,不加多也不减少。 我们为耶稣作见证时,也必须忠于福音的内容。 有时我们为了吸引更多非信徒成为教会成员,便会加添或删减福音内容。
「加添」的例子: 为了吸引人,我们可能会加上一些圣经没有应许的东西,例如过去的「信耶稣得水牛」,或现代版的「信耶稣平步青云」、「信耶稣百病不侵」、「信耶稣天色常蓝」等,这些都扭曲了福音的本质。
「删减」的例子: 将得救简化为仅仅是头脑上的相信,而忽略了生命的悔改与跟随。 这会导致人成为「周末的基督徒」,或「部分时间的基督徒」,或仅在知识上而非生命和行为上作基督徒。 在行为上却像无神论者,这同样扭曲了耶稣对门徒「整个生命跟随祂」的呼召。
3. 谦卑的态度:我们只是“路牌”
施浸约翰深知「他必兴旺,我必衰微」。 我们作见证的人,也只是一个「路牌」或「指示器」,目的是将人引到耶稣那里,而不是让自己成为焦点。
例证故事: 讲员以自身为例,站讲台的人很容易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。 但如果会众听完道,只记得讲员的笑话或故事,却不记得耶稣基督和神的话语,那这场讲道就是失败的。 掌声应该归给耶稣,而不是见证人。 如同手机导航,指引我们到达目的地,但到达后我们不会抱着它不放。 见证人亦然,不应成为主角,因为拯救人的是耶稣,而非见证人。 使徒保罗也曾表示,他宁愿用「愚拙」的言语传讲十字架「愚拙」的道理,以免自己的口才和智慧遮蔽了基督十字架的大能。 我们的焦点,永远都应是耶稣基督。
“你们往普天下去,传福音给万民听.”
马可福音 16:15
Copyright © 2023 to 2024 Mark1615.org Flat 1207B, David House, 20 Nanjing Street, Kowloon, Hong Kong Tel: (852) 9616-7679